突发!上市公司被立案调查 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
来源:中国证券报
10月28日晚间,思创医惠发布公告称,当天公司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,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,根据相关法律法规,中国证监会于9月20日决定对公司立案。
图片来源:公司公告
当天,思创医惠收盘下跌3.84%,报4.51元/股,最新市值39.06亿元。
曾因信披违规被处罚
思创医惠表示,在立案调查期间,公司将积极配合中国证监会的调查工作,并严格按照监管要求履行信息披露义务。
值得注意的是,因信息披露违规,今年以来思创医惠及相关当事人曾被浙江证监局和深交所处罚。
经查明,2022年1月28日,思创医惠披露2021年度业绩预告,预计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1.98亿至2.89亿元。但到了4月29日,公司最终披露的年度报告显示,2021年公司经审计的净亏损高达7.27亿元,与业绩预告差异较大,相关信息披露不准确。
此外,4月29日,思创医惠还披露《关于前期会计差错更正及追溯调整的公告》,对2020年度收入进行了差错更正,导致公司定期报告相关信息披露不准确。
因上述行为违反信息披露相关规定,公司收到浙江证监局下发的《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》,对思创医惠及相关人员给予警示。与此同时,深交所也于8月29日下发关于对思创医惠给予通报批评处分的决定,对公司董事长章笠中、总经理华松鸳、财务总监陈云昌给予通报批评的处分。
图片来源:公司公告
经营业绩持续下滑
资料显示,思创医惠主营业务主要涉及智慧医院解决方案、智慧医共体解决方案以及医疗健康服务运营等。公司成立于2003年,2010年在深交所上市,在智慧医疗概念带动下,上市数年后公司股价一度上涨超过30元,但此后股价一路下滑。
数据显示,去年以来思创医惠经营业绩持续下滑。10月27日晚间,思创医惠披露了前三季度业绩报告。2022年前三季度,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0.09亿元,同比增长4.61%。相比之下,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468.32万元,同比下降91.61%;基本每股收益为0.0054元,同比下降91.74%。
其中,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.06亿元,同比下跌2.63%;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约39.39万元,同比下跌101.38%。
值得注意的是,思创医惠2020年和2021年年报连续被会计师出具非标意见。其中,2021年年报审计报告保留意见涉及事项包括会计差错更正、部分交易真实性、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恰当性等。
(文章来源:中国证券报) [点击查看原文]
10月28日晚间,思创医惠发布公告称,当天公司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,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,根据相关法律法规,中国证监会于9月20日决定对公司立案。
图片来源:公司公告
当天,思创医惠收盘下跌3.84%,报4.51元/股,最新市值39.06亿元。
曾因信披违规被处罚
思创医惠表示,在立案调查期间,公司将积极配合中国证监会的调查工作,并严格按照监管要求履行信息披露义务。
值得注意的是,因信息披露违规,今年以来思创医惠及相关当事人曾被浙江证监局和深交所处罚。
经查明,2022年1月28日,思创医惠披露2021年度业绩预告,预计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1.98亿至2.89亿元。但到了4月29日,公司最终披露的年度报告显示,2021年公司经审计的净亏损高达7.27亿元,与业绩预告差异较大,相关信息披露不准确。
此外,4月29日,思创医惠还披露《关于前期会计差错更正及追溯调整的公告》,对2020年度收入进行了差错更正,导致公司定期报告相关信息披露不准确。
因上述行为违反信息披露相关规定,公司收到浙江证监局下发的《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》,对思创医惠及相关人员给予警示。与此同时,深交所也于8月29日下发关于对思创医惠给予通报批评处分的决定,对公司董事长章笠中、总经理华松鸳、财务总监陈云昌给予通报批评的处分。
图片来源:公司公告
经营业绩持续下滑
资料显示,思创医惠主营业务主要涉及智慧医院解决方案、智慧医共体解决方案以及医疗健康服务运营等。公司成立于2003年,2010年在深交所上市,在智慧医疗概念带动下,上市数年后公司股价一度上涨超过30元,但此后股价一路下滑。
数据显示,去年以来思创医惠经营业绩持续下滑。10月27日晚间,思创医惠披露了前三季度业绩报告。2022年前三季度,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0.09亿元,同比增长4.61%。相比之下,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468.32万元,同比下降91.61%;基本每股收益为0.0054元,同比下降91.74%。
其中,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.06亿元,同比下跌2.63%;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约39.39万元,同比下跌101.38%。
值得注意的是,思创医惠2020年和2021年年报连续被会计师出具非标意见。其中,2021年年报审计报告保留意见涉及事项包括会计差错更正、部分交易真实性、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恰当性等。
(文章来源:中国证券报) [点击查看原文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