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网贷监管文件的下发,中小银行对网贷存管态度转暖,但有P2P平台高管指出,一些中小银行争抢做存管业务,风控等方面并不是事无巨细,银行与网贷平台其实是互惠共赢。一旦平台经营不善倒闭或跑路,银行虽不用自掏腰包补偿投资者损失,却可能赔了声誉。 银行态度由冷转热 近期银行和网贷行业间的一个热门话题,便是某P2P平台逾期4.5亿元后,对资金存管银行浙商银行“开战”却反遭怼的事件。这使银行与网贷平台间的信任,再次造成伤害。 此前,很多银行对于P2P存管业务持观望态度。去年早些时候,因P2P行业违约事件多次发生,多家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采取了直接关闭P2P支付接口的手段以求自保。随后监管层连续在去年8月和今年2月下发了《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》、《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》等文件,鼓励银行开展存管业务,明确了责任边界,使双方关系有所缓和。随后,中小银行在P2P存管方面表现得较为踊跃。 背后的利益角逐 对于中小银行对P2P 存管业务的踊跃显然是带有逐利冲动。“中小银行热情高,因为存管业务能为他们带来存款与利润,同时增加客户黏性,这对于体量相对较小的银行来讲,风险和收益更加般配。”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分析道。 据银行业研究人士表示,中小银行成为角逐P2P网贷平台重要力量的原因是出于战略上的考虑,为其拓展旗下多元化业务。 此外,因为存管业务中涉及到一些专业技术问题,一些银行也采取了“技术不够,第三方帮忙”的业务模式,推出“银行+第三方支付”的联合存管方式。银行与P2P平台保持微妙关系的背后,除了银行可以从中获取利润,网贷平台也有利可图。 银行声誉恐受损 此次卷入风波的浙商银行曾被此P2P平台指责,浙商银行上海分行将P2P平台的500万元保证金挪用。对此,浙商银行澄清,P2P平台的说法与事实情况严重不符,属于虚假信息。此P2P平台根据与该行签署的存管协议存入该行的500万元风险保证金至今仍在该公司风险保证金存管账户,该账户现在已被法院冻结。
银行方面难以全身而退。郭田勇表示,虽然《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》突出了银行的免责条款,强调银行存管不作为对网贷交易行为提供的保证或担保,不承担借贷违约责任等,但如果合作的平台违约,银行将面临声誉受损的风险。 转自贷财行官网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