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穷人总是喜欢存钱呢?
为什么穷人总是喜欢存钱呢?现在生活条件变好了,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,富人变得越来越富,穷人变得越来越穷,贫富差距大,富人喜欢上了贷款,穷人舍不得花钱喜欢存钱,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规律就是穷人越存钱越没有钱,这是一个很多人都知道的事实。
其实这是跟我们中国人长久以来保守的思想观念有种很大的关系。众所周知,中国近两、三百年的历史都出于一片战乱不断的时期,人民大多连饭都无法吃饱,当时的政治体系还要求百姓上交赋税,更加重了民不聊生的状况。
当时的人没办法就只好在有结余时,把粮食或者各种物资储存起来,以备不时之需。那时候交不上赋税是要被杀头的。所以,存钱的习惯很有可能就是从那时开始在民间流传下来的。
久而久之,人们穷怕了,养成存钱的习惯,只会存钱,不敢赚钱。这原本是好事,只不过遇到了一个这样的时代,钱再也不值钱,未来还会更加不值钱。其实在很早之前就有人说过:“穷人把钱存入银行,实际上是补贴富人”。
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0年公布数据显示,中国的国民储蓄率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一直居世界前列,90年代初居民储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5%以上,到2005年中国储蓄率更是高达51%,而全球平均储蓄率仅为19.7%。2009年我国居民储蓄余额已经突破了18万亿元,储蓄率在全世界排名第一,人均储蓄超过1万元。
这就带来了一个矛盾的现象:一方面人民币对内连年贬值,另一方面中国的国民储蓄率连年走高,高居世界第一。既然银行存款不保值,为什么大家还把钱存到银行?
按照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,利率和国民储蓄率成正比,利率越高,储蓄率越高,利率越低,储蓄率越低。但在中国经济体中,这个普遍的规律似乎并不起作用,利率高低水平对中国的居民储蓄率并不产生明显的影响。对西方主流经济学家来说,他们很难解释,在负利率的条件下,为什么中国还会有那么高的居民储蓄率。难道中国的储蓄者都把储蓄当成是一种爱国行为?因此,不少经济学者将中国的高储蓄率当成经济学的一个谜。
中国的高储蓄之谜,说是“谜”,其实也没有那么神秘。越穷越往银行存款,这是为什么?
在学术理论界的多种观点中,比较贴近实际情况的一种解释是,中国的高储蓄率主要由于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增加引起,这一解释主要基于所谓的预防性储蓄理论。
所谓预防性储蓄是指,由于未来收入和生活的不确定性,家庭需要增加储蓄来预防未来可能的开支。这一点对中国的中低收入阶层来说,完全符合实际情况。由于中国社会在养老、医疗、教育、失业救助等方面,还没有建立完备的社会福利体系,中低收入阶层不得不用增加储蓄的办法来预防未来的意外开支。另外,由于我国金融发展水平滞后,消费信贷刚刚起步,中低收入阶层需要通过加大储蓄来实现买车和买房等需求。
页:
[1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