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地卡奴现状统计
“卡奴”一词最先源于台湾,是指没有能力偿还透支信用卡的卡民。台湾金融主管部门将无力偿还银行最低还款额,且连续3个月未能还款的人定义为“卡奴”。银行间为争夺客户“滥发”信用卡,使很多没有足够支付能力的人也拥有信用卡;持卡人狂购物乱刷卡这是造成“卡奴”现象出现的根源。中国台湾截止2007年在台湾地区1100万人口中,约有70万“卡奴”,即每百名经济人口中就有6个人是卡奴。平均每个月有40000人因刷卡过度成为破产者,有40个卡奴因身陷重债而自杀。有媒体称,信用卡已经与毒品、枪支并列为台湾的“三大害”。据台湾媒体公布的资料,2000年台湾信用卡及现金卡数量仅有1830万张;2005年这两种卡数量增长到4555万张,但台湾民众收入的增加速度却滞后,因此造成卡债和卡奴大增。截止2007年,在台湾1100万人口中,有900多万人人均拥有至少一张信用卡或现金卡,而其中约有70万出现缴款困难或濒临无力支付边缘,占全台湾人口的6%。卡奴们的平均信用卡债务金额高达120万台币。由于利滚利,不少人每月收入甚至不够支付利息,有些人一时还不起,就“拆东墙补西墙”,办多张卡。卡奴现象也给发卡机构利益带来很大的损伤,信用卡业务的不良贷款比率也从2004年的2%上升到2006年的2.4%,迫使台湾银行冲销了约22亿美元的信用卡和现金卡坏账。中国大陆国内中老年人已经无法接受使用信用卡的消费习惯,信用卡的主要使用者还是集中在年轻人,同时,截止2010年35%的信用卡使用者集中在上海、广州、深圳、北京四个大城市。银行的大力推广及信用卡市场的集中性使很多人手里都有不止1张信用卡。上海某调查机构对上海市内信用卡使用者开展的调查显示,有26.4%的人承认自己每月薪水用到1元不剩,是典型的“月光族”。并且由于对消费、收入以及负债不能很好的调节,有32.5%的人担心自己会因为过度消费而步入“卡奴”行列。年轻人本来就容易冲动型消费,喜欢时髦的东西。银行业通过广告宣传形成了一种刷卡、向银行借钱很时髦的风气,很多年轻人懵懵懂懂就刷卡上瘾了,很自然就成了“卡奴”,而且现在的年轻人大多是独生子女,而且独生子女都容易被家里惯着,虽然收入不高,花钱可比父母大手大脚多了,这样的人可能就会成为“卡奴”。中国香港截至2008年首季,香港未全数清还结欠信用卡余额高达港币244亿元。有调查显示,港人同一时间平均有3张半信用卡,少数人更多达10张。半数受调查者只清还部分卡数,有近30%仅缴付最低还款额。随着各种信用卡泛滥发行,并推出各种刺激消费的奖励措施,背负巨额信用卡债务,每月仅缴付最低还款额的持卡人越来越多。有信贷公司委托香港大学进行调查访问了500名18岁以上、曾经拖欠信用卡卡数的成年人。调查发现,受访者每月平均透过信用卡消费签帐达7000多元,占个人入息中位数的70%。然而半数受访者仅清还了部分卡数,当中29%只缴付了卡数5%的最低还款额,不断滚存的卡数和利息加重了受访者的还款压力。据香港金融管理局最新数字显示,截止2008年首季度全港约有1150万个信用卡账户,未全数清还之结欠余额近244亿元。美国美国是一个崇尚超前消费的国家。2005年近3亿的美国人民平均每人欠账3.1万美元,相当于当年GDP的2/3。“美国人的超前消费已经变成这个国家的一种文化,他们是按自己有多少信用额度来消费,而不是依据自己的收入花钱。”信用卡已经成为美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从日常购物、外出旅游到餐厅付账都可用它记账,其使用频率及额度已有凌驾现金交易的趋势。截止2005年美国境内约有6000家银行经营信用卡业务,信用卡用户约1.85亿。75%的家庭拥有信用卡。截至2005年底,美国信用卡债务超过8000亿美元,每个家庭平均拖欠信用卡款项达7200美元。沉重的信用卡债务也成了影响美国人家庭生活的一个主要因素。2006年1月4日,VISA信用卡公司宣布,在2005年圣诞节的一周内,他们的用户就用Visa卡刷掉了322亿美金,平均每一个家庭的节日信用卡债额是9300美元,在过去10年间上涨了115%,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及时付清这些钱。2004年,只有37.8%(7000万)的人会每月付清他们的信用卡账单,超过3/5(62.2%)的人会欠债,有4400万人每月会因为付不出最低还款额而挣扎
页:
[1]